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

昆明理工大学

信息详情

教职工,昆明理工大学,校友。

云南高校。教育网站,高校大学。

教学条件/昆明理工大学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在3378名在职教职工中,具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00人。有*工程院院士1人及兼职两院院士16人;博士生导师73人,*、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10人;在1727名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79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1033人;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86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26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人,后备人才10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1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
学校分为莲华、新迎、白龙校区,都坐落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市区内,共占地1800亩。图书馆藏书228万册,有中外文期刊3300多种,电子图书30万册,是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西南地区有色金属文献中心。学校现有1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环保总局工程技术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检测站、2个省级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2个省级示范实验室,1所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和1所甲级资质的环评所。

文化传统/昆明理工大学

校训:明德任责,致知力行
校风:励精图治,求实奋进
教风:德高业精,教书育人
学风:勤奋,博学,实践,创新
办学理念:以特色创品牌,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服务获支持
学校传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
学校精神: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坚韧不拔,赤诚报国
校训释义:
“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致知”:出自《大学》:“致知在格物”;
“力行”:出自《朱子语录》:“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
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致知力行”出自1922年(壬戌年)成立的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校训“自尊、致知、正义、力行”。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50周年校庆时,提炼了校训,昆工作为东陆大学一个重要后继者,结合理工大学特质,亦继承了部分该校训。

办学特色

1、熔铸“红土精神”锤炼“有色人才”
红土高原坤厚载物,孕育了有色金属王国。发轫红土的昆明理工大学,肩负为云南经济社会建设和全国有色矿冶行业培养人才的双重使命,不畏有色矿冶及西部边疆的艰苦条件,立足云南、融入云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熔铸了“根植红土、情系有色、赤诚报国”的“红土精神”,凝练成“明德任责,致知力行”的校训,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造就了10余万名具有“红土精神”的“有色人才”,勤奋实干、敬业奉献,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2、“有色金属”学科专业建设改革独树一帜
在近60年的办学实践中,大力促进有色矿冶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断进行专业延伸拓展,构建了“大有色”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以地质找矿、采矿、矿物加工、有色冶金、有色金属新材料加工与制备等为特色和龙头学科,以机械加工、自动控制、环境保护、资源再生与利用等为支撑学科,以水利电力、民族民居建筑学、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生物化工、信息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拓展延伸学科的“大有色”学科专业体系。

学科建设/昆明理工大学

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2009-2011),本轮共有391所高校参加,110所“211工程”高校及大部分省、部属重点高校参与了本次学科评估。本轮评估中,昆明理工大学共有18个专业参评。(以下为同档次的并列排名)科研成果

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60项,出版论著910部,专利授权2247项;2011年科研经费规模达5.62亿元。2012年科研经费规模达6.77亿元。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3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4名,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1名;2012年,有色真空金属冶金创新团队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之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2年12月,“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和“西部典型行业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认定为2012年度云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戴永年院士为首开发的「硬锌真空蒸馏提锌和富集锗铟银」成果,2003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以李梦庚教授为首研究发明的「电热连续结晶机除铅、铋工艺」被西方冶金界称为「二十世纪锡冶金最伟大的发明」。
在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昆工的张文彬教授课题组主持的“难处理氧化铜矿资源高效选冶新技术”和杨斌教授课题组主持的“从含铟粗锌中高效提炼金属铟的技术” 同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昆工袁子荣教授参与的“富氧顶吹-鼓风炉强化还原-大极板、长周期电解炼铅新工艺技术”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2011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昆工副校长彭金辉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微波冶金反应器及其应用的关键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时,昆工王晓东教授、吴建德副教授参与完成的“复杂地形长距离铁精矿固液两相浆体输送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1月18日,昆工副校长王华教授课题组参与完成的“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重大成果的取得又一次彰显了学校在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征途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云南省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院系设置/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现设有18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和2个教学部,有60个本科专业。学校在全国部分省市设有30个函授站,有56个夜、函大本专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学生毕业面向全国就业。学校所有的本科专业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都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学历教育的资格。学校现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0个硕士点、2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1个ΜΒΑ授权点。有1个*重点学科、1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的重点学科。 现有各类学生49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2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22000余人。*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在我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办公室”,现有508名国防生在读。

莲华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与经济学院 理学院 研究生部 应用技术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新迎校区:电力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

白龙校区: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社会科学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交通工程学院
独立学院:津桥学院
与楚雄州政府合作办学:楚雄应用技术学院

知名校友/昆明理工大学

政界

·杨保建,78级有色金属,云南省人大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
·刘北辰,56级机械,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人大常委,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邦瑞,43级采矿冶金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罗黎辉,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郑心穗,73级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民革中央常委。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苏正国,59级机械系.任第九届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会长。
·龙潜, 昆明工学院副院长,周恩来的秘书,*历史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
·李汉柏,77级水电建筑专业。云南省副省长。
·王德学,81级采矿系硕士学位,担任国家安监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江,78级炼钢。担任云南省组织部部长,副省长等。
·张田欣,97级管理工程研究生。任文山州委书记,昆明市市委书记等。
·李新华,72级化工系。任云南省副省长。
·竺良甫,建国初期机械专家。民盟副主委。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车荣福,81级采选系采矿,广西党委常委、南宁市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等。
·丁绍祥,1993年管理硕士,云南省党组成员、副省长。
·刘圣华,86级矿机专业,黄石市副市长。
·贺毅,外语系,云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杨军,临沧市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
·杨福生,78级采选系采矿专业,1997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红河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
·潘祖和,金属压加,云南财大党委副书记。
·王俊强, 81级自动化控制系。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
·帅江, 87级环境工程系,贵阳市两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杨光成,78级化工系,十五十六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交通厅党组书记、厅长。
·何天淳,77级机械,1985年硕士,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大校长。
·肖正学,采矿系,西南科大党委副书记、校长,*工程爆破协会常务理事。
·夜礼斌,管理研究生。云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昭通市委书记。
·朱洪,1982年化学系,文山出入检局副局长。
·陈亚东,84级选矿工程专业。贵州省都匀市党组书记。
·王树芬,79级有色金属冶炼专业学习。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企业界

·罗建川,81级采矿专业。*铝业执行董事/总裁。
·刘凤山,87年选矿专业。华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肖同友,69级炼钢,全国人大代表、南钢董事长、党委书记。
·敖宏,82级冶金系。*铝业副总经理。全国青联常委、中央企业青联副主席.
·王永选,80级采矿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段华生,65级机械,云南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俞瑞方,83级机械,红云红河集团副总裁。
·叶世兴,85级机械。玉溪烟草局(公司)党委书记、局长、经理,云南红塔集团党委副书记。
·李穗明,83级机械,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张嘉滨,83级机械。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郭忠诚,昆明理工大学恒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表面工程协会电镀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曾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田永,82级有色冶炼。云南冶金总公司副总经理、云南铝业公司总经理、云南省工业经济联副会长。
·王长勇,97级研究生班。昆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长。
·余自甦,82级铸造专业。攀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张嘉滨,85级机械系。昭通市烟草公司经理,昭通市烟草专卖局局长,昭通卷烟党委书记、厂长。
·李勇,78级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有色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王继光,88级机械制造工艺设备专业,2001级“矿物加工”工程硕士。攀钢(集团)矿业公司经理。
·寇伟,83级电力系电厂热能动力,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吴云红,87级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水电十四局副局长。
·高盈孟, 82级水工建筑专业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他盛华, 78级化工机械专业,2000年工商管理研究生。云南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董华,82级化工机械。云天化董事长总经理;国家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云南企业联合会副会长。
·付军,85级采矿,1985年至1988年采矿硕士。云铜副总,云轻纺总经理,云南医药集团党委书记。
·路东尚,82采矿工程系,研究生学历。山东招金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黄金协会副会长。
·董英,82选矿专业。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郝蜀东,71采矿专业。昆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科技界

·李梦庚,是我国著名的锡冶金专家,现代锡冶金火法精炼技术奠基人,连续螺旋结晶机的发明者,被美国冶金专家誉为“20世纪锡冶金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冶金部科技大会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刘纯鹏,国家科委冶金学科组成员,*金属学会有色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及重有色冶金学术委员,云南省科委专家顾问组副组长,云南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等职。美国著名团体TMS(会员)。
·魏一鸣昆明工学院毕业,获昆明工学院硕士。*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理工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毕谦,57级机械系;于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一年半。曾先后担任昆明工学院基础部建力系系主任;兼任云南省力学学会理事长,省地震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常鹏北,创建了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电渣冶金研究室,解决了电渣冶金、等离子冶金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在高温超导、纳米级材料、超细锑白、炼锡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中也取得较大成绩。

质量工程/昆明理工大学

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

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12项;新增“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篇;从2009级本科生起实行完全学分制;本科生年终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年终就业率超过95%。自2012年起,学校所有专业在云南省内均为一批录取,生源质量大幅提高。

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

申报获准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学校自筹资金进行两轮重点学科建设,*轮投入5786万元,第二轮从2008年起五年内投入5亿元。博士后流动站由4个增至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由5个增至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由27个增至41个,硕士点由44个增至12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由18个增至27个;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重点(含培育)学科由1个增至2个,新增省级重点学科8个。大力实施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投入经费2515万元立项建设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7个校级创新团队和1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投入1310万元建设12个学术团队。

人才强校战略

6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入选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17人被授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36人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2人被授予“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称号,8人分别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优秀教师”称号和“云南省教育功勋奖”。

基本概况/昆明理工大学

基本情况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 域特色鲜明,经济、管理、哲、法、文、艺术、医、农、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主体为本省一本,在全国大部分省份招一本;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是东盟大学联盟(AUN:ASEAN UniversityNetwork)26所高校之一;是GMS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学术与研究联合体(GMSARN)中8所发起院校中**大学;亚欧基金会高等教育合作计划(AHEP)顾问委员会委员;是十年期“中日据点大学城市环境合作项目”13所*大学之一。西部高校研究生招生交流协会的西部十六所著名大学之一。是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6所高校之一。昆明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连续两次被科技部考核为2010年度和2012年度优秀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现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300余亩;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占地面积3200亩。

学校设有24个学院、1个教学部、4个研究院和1个直属三甲医院,设有研究生院;有93个本科专业,在全国设有近40个函授站,有72个夜、函大本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2950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373人,留学生1108人;*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在学校设立“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办公室”,现有332名国防生在读。学校设立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专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生。

学校人员

学校有教职工3900人,其中,专任教师2351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114人,*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兼职两院院士23人,院士工作站8个;博士生导师18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短期项目1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人。*教学名师1人,*突出贡献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3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16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28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5人、后备人才45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6人,云南省“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各1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12个。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名,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1名。
近60年的建设发展,依托红土高原丰富、独特的资源,学校形成了以地质、采矿、矿物加工、有色冶金等为主体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大有色”学科体系。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3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52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7个和工商管理硕士(MBA)、艺术硕士(MFA)、翻译硕士、建筑学硕士、农业推广(农业信息化领域)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特色

学校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3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7门、国家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1个、国家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4部、省级优秀教材11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7部;有5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评估、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入选学校,共有112个项目获国家资助、10个项目获云南省资助;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3项,省级高等学校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项;是教育部“*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学校,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图书馆藏书275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20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累计5500种,网络数据库130个,是“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信息中心”,国家教育部设立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理工类编号L32)。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平台;国家认可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环保部工程中心、*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检验站、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云南省能源效率中心、云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云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云南省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6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育团队13个,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1所。
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面向周边国家的工程及管理人才长期培养、国际技术转让,面向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合作研究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影响力。经国家汉办批准在瑞典设立布莱金厄理工学院“孔子学院”和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在老挝、泰国、越南设立了国外多处办学点;在亚欧合作、*与东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重要国际区域合作机制中,作为*高校代表发挥了积极作用。

历史沿革

1952-1953年间重庆大学有色金属科、贵州大学工学院矿业机械系、西昌技艺专科学校部分教师并入云南大学工学院。
1954年9月云南大学工学院独立建院,命名为昆明工学院。
1960年9月昆明工学院(机械系)分建云南机械学院1960年9月昆明工学院(煤炭系)分建云南煤炭学院。
1961年9月昆明工学院(化工系)分建昆明工学院滇南分院。
1961年9月云南机械学院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云南煤炭学院并入昆明工学院。1961年9月昆明工学院罗茨分院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滇南大学冶金机械系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滇西大学采矿机械系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云南铁道学院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1年9月甘肃工业大学(现兰州理工大学)钢铁冶金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3年9月滇南大学化工系并入昆明工学院。
1994年9月云南化学专科学校并入昆明工学院。
1994年9月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并入昆明工学院。
1994年9月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昆明分部并入昆明工学院。
1995年2月昆明工学院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
1999年10月云南工业大学并入昆明理工大学
2004年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并入昆明理工大学
2010年7月成立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
2010年11月成立云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荣获”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称号。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称小211工程)。2011年1月成立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昆华医院(云南省*人民医院)。
2012年6月云南省人大法制委、云南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
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成为中西部24省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
2012年12月,“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和“西部典型行业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认定为云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12月14日,泰国国会主席兼下议院议长颂萨·吉素拉暖(Somsak Kiatsuranont)受聘我校名誉教授。颂萨·吉素拉暖主席是泰国著名的政治家,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2013年4月,国家科技部公布了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围名单,昆明理工大学校获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资助,成为全国首批18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之一。
2012-2013年度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12月,稀贵金属先进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认定为“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2013年12月,*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
2014年2月11日,科技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下文正式批准建设“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云南省*家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党政领导

党委书记:周荣
党委副书记、校长:张英杰
党委副书记:孙书行
党委副书记:张劲松
副校长:罗黎辉
副校长:田军
副校长:杨保建
副校长:王华
纪委书记:李莉
副校长:程赫明
副校长:牛治亮
副校长:易健宏

校园建设

昆明理工大学拥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300余亩。昆明理工大学网“虚拟校园”可以浏览美丽的昆明理工大学

呈贡校区

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校区占地面积3200亩,为主校区。
学生社区,呈贡校区共有四个宿舍园区,怡园、憬园、恬园、恒园(在建)。除恬园少部分宿舍外,其余宿舍均为四人间,并配有独立卫生间,太阳能热水器。

莲华校区

莲华校区位于昆明市区内,占地面积680亩,原校本部所在地。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及部分学院保留在莲华校区。

新迎校区

新迎校区是城市学院(高等职业本科)所在地,位于昆明市区内,占地面积420亩。

博物馆

昆明理工大学矿物数字博物馆,也称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前身是建立于五十年代初期的昆明工学院地质陈列室,是我国拥有全球岩矿标本和古生物化石标本最齐全的博物馆之一。每年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昆明及各地中小学生到馆内参观,是学校的窗口和进行学生素质教育和科普宣传的重要基地,同时也为科研服务。在藏品的继承关系上,则可追溯到早期的云南大学(东陆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是我国高校中建立较早且拥有全球岩矿标本和古生物化石标本较齐全的博物馆之一。被*地质学会授予"地学科普基地"、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岩矿和古生物化石标本为目前国内一套最完整的、在*地学教育史和*标本实物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本,因此具有很高的珍贵性、科学性和历史价值。在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支持下,立项建设昆明理工大学矿物数字博物馆。1000件"世界岩矿标本"数字化建设。后续本矿物数字博物馆将建设成一个完整的矿物网站,囊括迄今为止发现的四千多种矿物,体现我国矿物学研究水平。

图书馆

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近5.5万平方米,全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270余万册(含院系资料室),中外文报刊5500多种,学科范围涵盖社会科学、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各个方面,载体类型包括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为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之一,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信息中心”。2004年被教育厅评为先进图书馆。莲华校区图书馆馆藏文献达150余万册,现期报刊2000多种,各种资料4000多份,涉及语种有中、英、法、德、俄、日等,文献类型包含了图书、期刊、科技报告、学术会议录、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以国土资源、矿业、冶金、材料、经济管理等专业为重点,特别是有色金属及其相关学科文献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较高的收藏水平,被确定为”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情报中心”。2012年12月被授予“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资格

科技园

根据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总体部署,经各高校申请,科技部、教育部初审,2009年11月19日,科技部、教育部在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通过初审的7家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评审,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利通过评审。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综合性平台,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
昆明理工大学长期以来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优势,综合办学实力得到快速提升。昆明理工大学已成为云南规模较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发展规划

到2020年,使学校特色更加鲜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增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取得重大标志性突破,实现昆明理工大学发展的新跨越。争取跻身我国西部地区一流高校行列,把学校建设成为适应西部地区及云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需要的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部分学科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和较强竞争力,部分学科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部分学科在西部地区和云南省保持领先水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形成自身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
在人才培养方面,各类学生人数达到84500人。其中研究生 17000人(博士研究生2000人、硕士研究生15000人),本科生40000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25000人;各类留学生总人数达到2500人,成为*面向东南亚与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主要基地和国家示范院校。培养*教学名师4名、建成*教学团队10个、建成国家科技创新团队2-3个、新增院士或学术大师级拔尖人才4-5名。在学科发展方面,建成5~8个优势学科群、20个左右优势学科,使博士后流动站达到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50个、专业学位类别达到20种,国家重点学科达到6个、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群达到6个、省级重点学科达到38个,本科专业控制在100个以内。科技创新方面,科技实力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科研规模达到8.5亿元,年均获得*、省部级奖励30项,*科技条件平台增加到5个、省部级科技条件平台增加到25个,每年转化专利技术40项,科技企业总数达到80个,全资、控股企业总产值达4亿元,力争培育科技企业上市3个。

教学成果/昆明理工大学

2000年以来,获*教学成果奖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项;新增科研项目1754项,其中纵向688项,横向1066项,科研合同经费达6.26亿元;科技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戴永年院士获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3项,已获授权专利100项;出版论著314部;发表论文6644篇,其中被SCIE收录104篇、EI收录121篇、ISTP收录98篇。主办有《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及社会科学版)两种公开刊物,其中自然科学版为*科技核心期刊,并于2005年起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昆明理工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把学校初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成为我省和西部地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用基础性研究和高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科技开发与应用的重要基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咨询中心。

院士风采/昆明理工大学

王希季,白族,教授,云南大理上末人,*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1937年—1938年肄业于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原昆明理工大学之云南工学院前身之一部)。*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空间返回技术专家,是*空间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是*火箭探空技术学科和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戴永年(1929.2.9-)云南通海人。1951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采矿冶金系前身-云南大学工学院矿冶系。1999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有色金属冶金”*重点学科和云南省“真空冶金”重点学科带头人。
张国成,云南昆明人。1956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冶金专业。1952年考入云南大学工学院。著名的稀土冶金专家,*稀土冶炼分离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工程院院士。
彭金辉,彝族,1992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冶金系,获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工程院院士2013年入选候选人。
何天淳,1977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机械系,2010年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殷之文,*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材料科学家。1942年毕业于原昆明工学院采矿系、冶金系之前身,我国功能陶瓷的首创者,在国际功能材料科学界有广泛的联系和声誉。先后被选为国际铁电体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
徐祖耀,*科学院资深院士。1938年10月-1942年7月昆明工学院采矿冶金系前身学习,获工学士学位。

社会评价/昆明理工大学

本校在全国高校为*完成单位获2009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励项目统计排序位列第6位,与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4所高校并列第11位。在全国高校获2009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励项目统计排序中,与北京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9所高校并列第16位(其中我校位列第11位)。
本校在《2010*大学评价》编制的2010年*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第100名。
本校在武书连2011*大学工学100强排名第68名。
本校在*校友会网2011*大学科学贡献力排行榜排名第56名。
本校在2011*大学国家重大技术发明奖排行榜排名第28名。
本校在武书连2012*大学工学100强排名第67名。
本校在*校友会网2012*大学综合排名第101名。
本校在*校友会网2012*大学重大技术发明奖排行榜排名第29名。
本校在*校友会网2012*大学重大科技奖励排行榜排名第43名。
本校在*校友会网*两岸四地大学三星级大学,入选区域内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较高的研究型大学,是*两岸四地各区域创建综合研究类“*高水平大学”的生力军。

友情提示
此页是<昆明理工大学>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信息资料
信息名称: 昆明理工大学
信息栏目: 信息简介 网站链接
网址链接: www.kmust.edu.cn
收录查询: [百度收录] [360收录] [搜狗收录] [必应收录]
网页版本: 手机版 电脑版
推荐信息
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